户外运动+旅游,这份规划提到了哪些点?

近日,一份由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林草局、国铁集团八部委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规划》”),为“户外运动+旅游”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政策保障。根据《规划》,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在此之前,在户外运动产业政策体系方面,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了冰雪、山地户外、水上、航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马拉松、马术等户外运动产业规划。这些都为户外运动的大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导。

在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中,《规划》提到,推进户外运动与旅游深度融合,以徒步、骑行、汽车自驾、航空运动等项目串联景区景点、度假区。推动户外运动与卫生、健康、养老等融合,开展户外运动健康干预、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等多样化康体服务,发展户外运动康复产业。以及户外运动和教育、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

作为户外运动的承载地,户外运动和休闲旅游目的地,可以有哪些发展机遇呢?

“五区三带”

户外运动旅游空间布局

《规划》明确提出促进区域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五区三带”户外运动产业空间布局,依据各地特点,分别打造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以及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长江水上运动带、滨海户外运动带

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

以京津冀为核心区域,以2022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东北、华北、西北冰雪运动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方冰雪运动引领区。

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

支持长三角户外运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若干户外运动用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创新高地,发展露营、铁人三项、滑翔伞、滑水、桨板、骑行等项目,辐射带动华东地区,打造华东户外运动示范区。

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

推动中部地区山水陆空各类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因地制宜开发山地自行车、垂钓、航空运动等项目,打造中部户外运动体验区。

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帆船、冲浪、海钓、潜水等项目,辐射带动华南地区,打造华南户外运动休闲区。

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

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户外运动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发展山地越野、定向、登山、攀岩、探洞、溯溪等具有区域特色的项目,辐射带动贵州、云南等省份,打造西南户外运动集聚区。

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

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价值转换,开展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马拉松、徒步、自行车、汽车自驾等项目,打造黄河文化户外运动带。

长江水上运动带

支持长江经济带利用沿线水域资源发展皮划艇、赛艇、龙舟、漂流等水上运动项目,打造长江水上运动带。

滨海户外运动带

支持海南和有条件的东部沿海城市,大力发展各类水上运动项目,打造滨海户外运动带。

优化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环境

《规划》提出,推动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围绕可利用的森林、草原、沙漠、湖泊、海滩海域等自然资源,在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和项目准入制度的前提下,在部分有条件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划定合理区域开展自然资源向户外运动开放试点,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监管制度。

据统计,国际上自然保护地年均接待户外运动参与者和游客约80亿人次,广泛开展徒步、登山、露营、攀岩、自行车、滑雪、皮划艇、滑翔伞等户外运动项目,并促进户外装备器材、教育培训等业态的发展,创造直接收入6000亿美元。

优化露营产品供给。鼓励开放郊野公园提供露营服务,在城市郊野、农村地区等建设更多露营基地,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露营需求。推动露营基地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多种户外运动项目,鼓励在营地周边配套登山、徒步、骑行、垂钓、冰雪、赛车、马术、航空、水上等户外运动设施及服务,提高露营消费粘性。

创新户外运动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包括推动科技赋能户外运动场景,开发智能骑行、智能划船、模拟飞行等线上产品和服务,打造户外运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消费新模式;鼓励将户外运动装备门店打造成为沉浸体验中心、创新科技展馆和品牌文化中心;推进户外运动消费场景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融合,转化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支持和引导滑雪场等户外运动场所创新四季运营产品;鼓励有条件的户外运动场所延时经营,挖掘夜间户外运动消费潜力等。

场地设施完善

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滑雪场、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公共船艇码头、攀岩场地以及公园、绿道、健身步道等,以及露营基地。

《规划》提出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利用风景道、步道、水道、雪道、跑道、骑行道等线状道路,串联山地户外营地、航空飞行营地、滨海度假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自行车驿站、滑雪场等设施,形成全域覆盖、配套完善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供给格局。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运营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场地设施运营水平。推广“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政府和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建设运营”等公建民营模式,强化政府要素保障能力,保障企业市场化运营灵活度,提高户外运动营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运营效率。

加快建设露营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引导城镇水、电、气、排污、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管网向营地建设区延伸,支持在营地集聚区域配套建设露营服务中心、加油(充电)站、维修站、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

丰富户外运动产品供给

目前国内户外运动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基本形成了山水陆空全覆盖的户外运动产品供给体系,登山、徒步、马拉松、自行车、滑雪、皮划艇、滑翔伞、定向等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

在《规划》的区域规划部分,也提到了适合不同区域发展的各类户外运动种类,包括适合山地的露营、冰雪运动、山地自行车、山地越野、徒步、定向、登山、攀岩、探洞、溯溪等;适合平原的露营、铁人三项、马拉松、骑行、徒步等;适合滨水的帆船、冲浪、海钓、潜水、垂钓、滑水、桨板、皮划艇、赛艇、龙舟、漂流等运动;以及滑翔伞、航空运动等空中运动。

除了具体的户外运动之外,《规划》还提到了提升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品质。《规划》鼓励各地结合自然、人文特色资源,培育户外运动赛事与节庆活动。到2025年,打造100个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赛事与节庆活动品牌。

此外,丰富户外健身休闲产品,包括支持室内攀岩馆、室内滑冰馆、室内潜水馆、室内滑雪场等开发户外运动室内培训和体验产品;在农事体验、生态运动会中增加户外运动项目;利用绿道以及城乡步道系统等开展徒步、自行车、马拉松、定向等户外运动;加强AR/VR等智能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户外运动体验空间,实现户外运动场景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互动化、运动社交情境化。

浙江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主任周丽君表示:

当前,我国户外运动产品供需存在矛盾。一方面,户外运动产品供给相对单一、项目新颖性不够,对消费者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露营、骑行等户外运动呈现“一帐难求”“一车难买”等现象。《规划》把握现实基础与人民需求,首次提出优化露营产品供给,通过建设露营基地、完善配套设施、研制新型装备、建立规章制度,推动露营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举措符合国际露营产业发展规律。同时,《规划》还提出丰富户外健身休闲产品、提升户外赛事与节庆活动品质等多项举措,促进户外运动产品多层次、高水平、多元化供给,促使户外运动消费人群扩展至全年龄段,满足参与者沉浸式体验需求,增强户外运动消费粘性。特别是《规划》提出户外运动赛事与节庆品牌培育工程,通过支持培育全国性与地方性户外运动赛事与节庆活动品牌、鼓励社会力量创新自主赛事IP等举措吸引参与者,高质量发展赛事经济。

参考文献

新华社:户外运动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专家解读《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中国旅游报》:关注!新印发的这份规划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体育报》:多措并举释放活力 引领户外运动产业新发展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