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中国的旅游产业进入到了一个深度转型期。前一个十年迅速发展的路径已急速改变,擘画构建新的发展路径刻不容缓。
在客源流动性急速降低的当下,“靠山吃山”型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目的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房地产开发退潮的当下,地产开发思维已经救不活一个没有文旅内涵吸引力的文旅地产项目了。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新名词、新场景、新潮流层出不穷,旅游项目不进则退。
与此同时,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没有改变,放松疲惫身心的需求没有改变,探寻新鲜事物和地方的好奇心没有改变。
随着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文旅融合的深入,乡村振兴的提速,健康中国的构建,绿色转型的脚步,“旅游”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场景正在展开,与其他产业合作“+旅游”,开发更多的“旅游+”产品,是旅游产业转型必须要拓展的边界。在国际局势严峻复杂的当下,面向国内大循环的,满足主客共享提升幸福度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亟待提速。
作为一个覆盖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的商贸平台,虽然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仅仅整合创设一年多,然而依托多年来对旅游产业各个细分领域的展览经验,我们认为:旅游是促进人们幸福感的大事业,“旅游+”和“+旅游”无处不在,将文旅思维融入到相关产业创新中,在新时期必将出现“身边处处是风景”的共同繁荣景象。
下面,是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这一年多来对行业的创新洞察,以及对行业转型期的发展之道进行的思考。
文化自信+旅游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在文化产业将得到国家更大力度支持的当下,旅游产品的设计如何更加突出文化特性,并具备文化传播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随着文物保护力度的加大,考古发掘的最新进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大地上,人文景点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历史人文景点、红色旅游景点、文化事业场馆,本身就具备丰厚的文化内涵,但怎么用当代的“语言”讲故事,更具互联网文化的传播力?
在地性和独特性是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所在。旅游目的地,怎么发掘和弘扬独特的在地文化和习俗,又怎样平衡“原汁原味”和八方来客的需求?怎样创设具备文化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怎样将非遗融入到现代生活场景中去,并与旅游产品相结合?
“故事性”是文化产业的强项,也是旅游产业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在旅游业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可以和文化产业多交流。
相关文章链接
乡村振兴+旅游
据《中国旅游报》的报道,“十三五”期间,全国2.26万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了脱贫致富,2019年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3.3%。2021年,继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意味着乡村振兴将与乡村旅游精准耦合。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旅游业为乡村带来了资金和人流,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创业。乡村旅游需要添加关键词,做到1+1>2,使乡村成为“老人可养老、中年可养生、青年可研学、少年可亲子、部分群体可短暂乡居”的“桃花源”。
同时,从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宿集,以及瓜果采摘—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的升级正在向多元化乡村度假与田园综合体等方面发展。
相关文章链接
对话 | 借宿CEO李政羲:未来5年,乡村度假的新兴消费场景在哪里?
工业强国+旅游
随着工业的现代化升级,工业旅游的场景也不断涌现。无论是工业遗产的文旅转型,还是现代制造业与研学旅游、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出的工业旅游目的地,都推动了国民对制造业的关注,也为制造业拓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场景依托。
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的过程中,旅游产业本身的信息化,也推动了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无论是智慧旅游和智慧酒店系统的升级、服务机器人的应用、集成化中央厨房与预制菜产业的建设、智能物业管理和清洁系统的推行、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和产品的项目落地,还是新能源车船、5G和北斗导航系统等在旅游行业的推广,都为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产品应用的广阔场景。
相关文章链接
智慧餐饮 | 冬奥会智慧餐厅刷屏各大媒体,无人餐厅普及的时代还远吗?
全民健康+旅游
安抚身心是旅游的重要功能,疫情更是推动了国人对康养的关注。在构建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康养旅游细分市场的拓展前景广阔。值得注意的是,旅游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这一届的银发旅游已经开始改变旅游消费的格局。银发群体对康养高度关注和消费潜力,将推动康养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开发。
作为健身方式、社交方式和休闲方式,现在新潮的运动方式突破了标准运动场地的限制,融入到更广阔的户外中去。滑雪、攀岩、飞盘、陆冲、皮划艇、路亚,等等这些新兴的运动方式拓展了更多体育旅游打卡地。
相关文章链接
美丽中国 + 旅游
游历名山大川是中国旅游的历史内核。在内循环经济将持续发展的这段时期,南北纬度跨越近50°,南北长度约5500公里,东西经度超过62°,东西长度约5000公里,陆地海拔高度差超过9000米,拥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的美丽中国,必将有更多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的旅行目的地的。
在美丽中国的建设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将更多元化凸显。自然景观的价值从观光延展到生态后,不仅能带来碳汇方面的附加值,在相应旅游产品开发上还将更加多元化。同时,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海洋旅游的开发必然是重要的一环。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国家公园体系的建立,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逐步变为现实。通过旅游,去感受美丽中国的愿望,也会更加强烈。
相关文章链接
美好生活+旅游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的六大要素都包含在日常生活之中。
在主客共享的新时期,提升本地居民在本地旅游活动中的参与性,将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工作。与此同时,将文旅思维带入到本地日常生活设施的改造提升中去,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供给,可以带动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
城市更新,将存量资产转化成人们身边的好去处,将释放巨大的空间潜力,容纳更多的新型文旅项目。居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也将转化成城市周边地带的相关配套设施提升。
相关文章链接
明年春暖花开之时,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将再一次组织全产业链力量,为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创新的源泉与商贸合作的广泛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