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旅游 舌尖上的世界(上)

 图源:慕尼黑啤酒节官网

“吃住行游购娱”,,排在旅游六要素之首。在旅游中,吃不仅仅是果腹,更是一种在地的体验。与众不同的美食带来的回忆,会让人津津乐道,并且产生后续的消费。

据《2018中国旅游美食消费力白皮书》分析,综合全国众多旅游城市的美食占比,旅游城市的餐饮生态64%为地方特色,35%为连锁品牌,剩余1%为酒店餐饮。其中,在三亚、重庆和天津等本土餐饮特色明显的城市,地方特色美食占比尤高。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旅游城市,小吃是当之无愧最受欢迎的品类,占比大幅度领先其他品类。

自《舌尖上的中国》、《早餐中国》、《一人食》、《小海鲜》等美食纪录片播出后,越来越多的游客以探寻旅游目的地传统饮食风俗与地道风味为目的进行打卡。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宣传片中,美食介绍绝对是吸引眼球的要素。

本文梳理了7种美食旅游的开发方式,探讨美食旅游如何在适应市场的同时保持特色,本土美食文化品牌如何激发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并积极与夜市经济融合,提升景点景区旅游形象,丰富旅游产品。

01

地道风物+旅游

美食IP带动当地旅游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能养出和其他地方不同的地理标志性特产。通过提供独一无二、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产品,吸引慕名而至的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原产地美食,是世界各地美食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路径。

如以葡萄酒闻名的法国波尔多、美国加州Napa河谷等;以特产水果闻名的新疆葡萄沟、苏州东山的枇杷等;以地理标志性特产闻名的苏州阳澄湖的大闸蟹、福建武夷山的岩茶等。这些特产,以其无可替代的口感,征服了食客的胃,进而吸引他们亲自去产地品尝。

从阳澄湖大闸蟹到湖边度假

金秋佳节蟹正肥,江浙沪一代的居民,到了这个时间,自然会想起“阳澄湖大闸蟹”。唐代时阳澄湖大闸蟹就作为贡品送进京城,经过近30年的IP打造,“阳澄湖大闸蟹”更是深入人心。“阳澄湖”牌1997年就被苏州市政府注册为地方特色商标;2005年,“阳澄湖大闸蟹”被批准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20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名单;2021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名单。

阳澄湖,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大闸蟹原产地;也可以说,是大闸蟹带动了阳澄湖的知名度。

为了吃上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很多老饕们不惜驱车直奔湖畔,去吃刚从湖里捞出来的新鲜螃蟹。在阳澄湖西湖的巴城镇,2017年接待游客量达320万余人次,大小饭店多达1300余家。光一家老牌农家乐,每年接待登岛品蟹游客人数就在5万人次以上。

在此基础上,阳澄湖区域景区打响了“蟹文化”品牌效应,从美食体验出发,开发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产品,用文化、生态、绿色、乡愁等元素重塑产业形象,加速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并向四季休闲旅游方向发展。

由于处在苏州和上海之间,有大量的休闲旅游客源。目前,围绕阳澄湖,周边已经有三个旅游度假区:位于昆山市巴城镇的阳澄湖旅游度假中心(1992年建)、位于苏州相城区的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2009年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北部的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2015年建)。

巴城阳澄湖景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蟹舫苑、美食街为主的美食体验游;以水上公园、水之梦乐园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游;以巴城老街、崇宁寺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为基础的农业观光游;以东阳澄湖自行车专用车道、昆山文化垂钓旅游;以生态农庄、万亩葡萄园为基础,发展运动康体游等旅游产业体系。

苏州市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以“四季皆可赏美景 品美食”为特点,除了闻名遐迩的大闸蟹,还积极开发本地特色乡村美食。打造了“阳澄湖畔·油菜花季”“阳澄湖彩稻艺术节”“大闸蟹开捕节”等四季节日,并积极探索夜间经济。针对都市客群对体验乡野生活的渴望,度假区提供农事学堂、瓜果采摘、动物饲喂以及各种手作体验。

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则立足“精品高端及绿色生态”的发展定位,呈现“天边水泽·别有乾坤”的胜景,大力发展大城时代的休闲度假旅游。度假区业态丰富,包括公园、度假酒店、景点、果园、购物村、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企业园区总部等。

02

地道风味+旅游

靠舌尖上的乡愁拉动旅游

“老家味道”能钩沉起现代人心底的乡愁,乡村美食超越了单纯的饮食概念,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景观,将历史沉淀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完成由美食向地方文化印记的转身,让游客从“心动”到“行动”。同时,也能增加就业、促进发展、吸引资本,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袁家村,越土越地道

陕西袁家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距西安约1小时车程。在2000年前后,原本是个“空心村”,并没有先天旅游资源禀赋。2007年,村里决定开始搞乡村旅游。在旅游体验上,本着“越土越地道、土得掉渣才是特色”为理念,袁家村为游客展现了“活化”的关中原生态地域文化、风土民俗及特色本地美食,并产生了强大的经济效应。2018年,袁家村年接待游客达500万以上,旅游总收入愈3.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十万元以上。

地道美食是袁家村旅游的特色。村里小吃文化街汇聚了100多种不重样的关中美食,皆由袁家村村委会慎重筛选而出,让游客真正做到“一日吃遍关中美食”。袁家村还规定每家店只卖一种食物,一百个商户就出现了一百种吃法。这么多样的美食,游客无法一次遍尝,因此普遍重游率较高。

村里打造了一批“关中爆款民俗美食”,诸如袁家村酸奶、香醋、油泼辣子、豆腐脑等等。其中最为火爆的酸奶在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单日营业额就高达28万,2018年一整年则卖出3000万。

对食品的安全,村里严格监督:自主成立小吃、农家乐、回民食品、酒吧、手工作坊等协会,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食材和食品当场销毁,立即关门整顿,情节严重的将责令其退出袁家村。在小吃街商家门口,总能看到各式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每一锅汤有哪些料,原材料来自哪家,还有店主的个人信誉承诺。

在袁家村,民俗是“活化”的。商业街中散布着正在运营的古茶楼、油坊、布坊、面坊、醋坊、辣子坊,油坊是在榨油的,磨坊是在磨面的,是原始、真实、纯粹的民俗。要保证原汁原味,一方面,通过地产地销保证食材的纯天然;另一方面,通过传统工艺保证做法的原生态。同时,美食的制作过程也极具观赏性,成为观光的一部分。

由旅游的三产带动二产甚至一产,也是袁家村的一大特色。比如,“油泼辣子”最早是景区里设置的一个小的表演项目,然后越卖越多。在供不应求后,袁家村就扩大了生产,变成二产加工项目。后来需求量更大了,他们就在陕西一个辣椒产地建了个基地。

袁家村的美食还走出了村子,走到了城市。2015年,袁家村在西安开了第一家餐饮体验店,“进城店”开业后生意火爆,投资600万,9个月就收回了成本。2018年袁家村实现了“IP出省”,山西、青海、河南等邻省的“袁家村”印象店相继开幕,基于“大北方饮食”概念,民俗民风接近的邻省也都是面食大省,能催动该区域消费者及游客们对“乡愁”的眷恋。

袁家村规划了6大业态:美食餐饮、作坊、手工艺品、娱乐休闲、民宿、电商。游客来到袁家村,除了吃美食、住特色民宿,体验民间工艺体验、观看非遗民俗表演等,也是深度体验关中特色的环节。

03

美食街+旅游

让品尝美食成为城市旅游打卡点

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街,如西安回民街、上海城隍庙、丽江四方街,或是南京夫子庙、青岛劈柴院、北京簋街,往往是这座城市最能吸引本地居民与游客之所在。

塑造出更好消费场景的“特色主题美食街”已然成为城市打造差异化、赢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策略。目前,一个现象级的美食综合体——超级文和友,受到了游客和资本的高度关注。

现象级美食打卡点——超级文和友

在小红书、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超级文和友#一次次凭实力登上热搜;《天天向上》《十二道锋味》《乘风破浪的姐姐》等节目中都有其IP加入。去年2月,湖南文和友小龙虾有限公司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今年4月又获得B轮融资5亿元。今年4月,深圳文和友开业时,每天客流量可以高达一万多人次,曾经创下过一天排号4万桌,连交警都要到现场疏导的场景。这个2010年才在长沙创立的企业,究竟有何魔力

长沙的超级文和友里,不仅装着上世纪80年代的老长沙美食,还有这座城市逐渐消失的文化和一代长沙人儿时的回忆。

迪斯科舞厅、照相馆、理发店、泡脚城,甚至还有养猪场、婚姻登记所等的体验馆,通过空间设计、道具布景、灯光、材料等多种组合,构成了拥有浓厚“老长沙”气息的市井文化社区。让年轻一代土著与游客们心甘情愿买单的,是他们对过往的怀念。

美食街当然离不开吃,文和友仍是打出情怀牌:文和友老长沙臭豆腐、文和友老大香肠、文和友老龙虾馆……这些被冠以文和友名字的长沙特色美食,逐渐成了对外揽客的名片。

广州文和友、深圳文和友中,都有带有地域特色、兼具人情味的街头小吃,如阿婆牛杂、炒螺蛳、风筒辉烧烤……特色小吃所运用的当地独特食材与烹饪方式,让外地游客能通过吃追求舌尖体验、探寻背后故事、感受地域文化。

夜市经济由年轻人买单,光靠美食不足以留客。文和友的另一重要特点便是“文化支撑”,美术馆、述古书店、大兵笑工厂等受年轻人追捧,且具有文化属性的场所坐落其中,在表面的杂乱无章中,游客能看见“连接情感和心智的深度人文情怀”。

(未完待续)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