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百业 | 围绕文旅“点”设计消费“链”,上海的实践案例

近期,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打造文化消费高地、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挖掘邮轮消费潜力、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等和旅游相关的内容是重要的项目。在文旅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背景下,怎样以核心文旅资源的“点”,通过场景创新、业态融合和产业联动,来延伸为消费的“链”,是行业关心的问题。以下结合上海的案例,解析成功实践模式。

0(案例:南翔小笼包打造地方美食IP)

0(案例:上海镛舍打造高端宠物友好酒店)

0(案例:久事苏州河游览打造各类主题)

0(案例:上海博物馆将文博展览升级为全域文旅消费引擎)

0(案例:豫园“东方生活美学”置顶战略促进跨境消费)

06 娱(案例:2025辰山音乐节通过“票根经济”激活消费链)


01吃

南翔小笼包打造地方美食IP

图源: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

美食不仅是旅游吸引物,也将成为地方文旅IP

案例:南翔小笼包打造地方美食IP

经过多年的品牌打造,上海南翔的小笼包已经从一种地方美食形成了美食IP,并通过文旅融合,构建了“节庆引流—非遗体验—产品创新—全域联动”的消费链模式,既强化了文化认同,又实现了经济转化。

作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非遗美食,南翔小笼包不仅在非遗传承上下足功夫,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广非遗美食。自2007年起,南翔镇每年举办“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核心活动“千桌万人小笼宴”将南翔老街变为露天餐厅,数百张八仙桌一字排开,游客在古色古香的街巷中品尝小笼,形成独特的文化消费场景。

2022年,在小笼文化展的基础上,又同期举办了“南翔国潮大会”,构建了“吃非遗美食、玩国潮游戏、赏江南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其典型活动既保留了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如小笼宴、非遗市集),又创新引入游戏IP、AI技术等元素,成为上海文旅融合的标杆案例。同时,南翔镇还以“中国国潮第一镇”为目标,将小笼文化与动漫、元宇宙等产业结合,推动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

目前,围绕南翔小笼包IP,除了线上线下的小笼包美食产品外,还包括了各种文创,以及“南翔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小笼主题邮局”等丰富的线下体验空间。

02住

上海镛舍打造高端宠物友好酒店

图源:上海镛舍

酒店与品牌联动,创造更多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案例:上海镛舍打造高端宠物友好酒店

“携宠旅行”是今年旅行行业的一个热点现象。张园边的上海镛舍,打造宠物友好酒店已经有多年的经验。他们与不同的宠物品牌合作,为携宠入住的客人和宠物们带来各种宠物友好的服务项目。

比如近期,上海镛舍与宠物时尚品牌Selfist联合推出推出“宠尚主义 Pawfashion”,打造与爱宠的风尚住宿体验,将艺术、时尚与宠物服务深度融合。客人带着宠物入住60平米的宠物友好露台房,宠物犬可以住在露台的爱犬小屋、宠物猫可以在PIDAN猫爬架上玩耍。房间内还备有猫砂盆等全套用品,并赠送植物萃取宠物清洁礼包。除此之外,房间里还有艺术家的宠物画作,Selfist舒适行军床,以及品牌新季时尚宠物服饰穿搭体验。入住还赠送艺术家联名托特包、艺术宠物玩具「禁果」。酒店还推出了精心设计的宠物专属菜单,并提供遛狗服务。还提供遛狗服务。

在这样的酒店空间中,宠物主人不仅能放心地携宠旅行,还能与宠物相关品牌产品深度接触,从而形成进一步的消费。

03行

久事苏州河游览打造各类主题

旅行+主题, 让旅途有更丰富的体验和消费触达

案例:久事苏州河游览打造各类主题

久事苏州河游船以“水为纽带、岸为延伸”为核心,通过航线分级、文化赋能、技术创新构建了“观光-消费-互动”一体化产品链,将单一的水上观光发展成为主题丰富的游览形式。

如在水上餐饮主题上,2025年午餐航班提供定制西餐,采用37座“璀璨星河号”调整为20人精品座席,结合开放式顶棚设计,打造“移动河景餐厅”,提供恒温箱保存的热食套餐(如港式烧腊、本帮熏鱼),配备专业侍酒师。每周六日还有下午茶航班。还与Manner Coffee等网红品牌合作,推出限定甜品套餐,游客在船上享用美食同时打卡两岸地标。 

在艺术赋能上,船上引入民乐、西洋乐演奏及昆曲表演,开设音乐主题航班,2024年升级为“游船+码头音乐会”模式(如外滩源码头昆曲快闪),打造沉浸式艺术体验场景。2024年8月推出“苏河清梦·舟游市集”,联动梦清园码头与西康路码头,游客可下船参与手作、美食摊位,形成“船上观景-岸上消费”闭环。

还整合全域文旅资源,开发“游船+漫步”线路,例如从四行仓库码头下船后步行至M50创意园,或从昌化路码头延伸至天安千树商业体,加强乘船与Citywalk的旅游衔接。

04游

上博将展览升级为全域文旅消费引擎

图源:上海博物馆

点状的旅游,延伸出众多的消费触角,让“打卡”不仅仅是观光

案例:上海博物馆将文博展览升级为全域文旅消费引擎

上海博物馆为期一年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通过“场景创新+跨界联动+数字化传播”三大核心策略,将单一文博展览升级为全域文旅消费引擎。截至2025年5月10日,展览累计接待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创下全球博物馆单个文物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最高纪录;观众中近七成来自外省市和海外。据抽样统计,外埠观众中逾七成为本次特展专程来沪,展览拉动城市综合消费比例超过1:30,带动城市消费超百亿元。受展览持续火爆带动,埃及旅游和文物部表示,埃及入境游中国游客数量同比增长65%。截至目前,5.8亿元展览总营收与290亿次媒体曝光,更是确定了它是近年来全球最值得关注的“超级大展”之一。

上博探索“展览+X”的创新模式,深化“文旅商体展”联动,创新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新场景。包括打造“海陆空”看展新体验(主题黄浦江游船、地铁和观光巴士、埃及航空抽奖等活动),发展“票根经济”,打造元宇宙展厅“消失的法老”带来更多科技体验,开设宠物友好系列活动“博物馆奇‘喵’夜”引爆话题。推出文创产品1144款,举办文创活动逾400场等,联动商圈将文创商店设在购物商圈,文创产品大卖。激活夜间经济,加开154个夜场(至21点),并在展期最后一周推出全球首个“7×24小时不闭馆”的168小时连续开放活动,吸引游客错峰观展并延长消费时间。

近期,上博还联合携程及各地发起“法老寻非遗”全国巡游,通过主题车巡游、非遗手作体验和文创快闪,将展览热度从上海扩散至全国,形成“为一个展,赴一座城”的跨区域文旅吸引力。  


05购

豫园“东方生活美学”置顶战略促进跨境消费

旅游购物是产生二次消费的重要手段,围绕主题构建旅游购物商品和消费场景体系

案例:豫园“东方生活美学”置顶战略促进跨境消费

豫园商圈是海外游客来上海旅游的重要“打卡点”,商圈里众多的中华老字号产品和各种东方生活美学产品成为海外游客热购的伴手礼。同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走过30年的豫园灯会已成为上海标志性新春文化活动和城市文化名片,也成为文化出海的一张名片,走向巴黎、河内、曼谷等海外城市,带动跨境文化消费。

2024年中国旅游日上海地区的活动上,推出了《东方生活美学指南图》。这是由豫园股份东方生活美学研究院携手欧洲城市比较研究院、欧盟亚洲中心等机构共同组建的东方生活美学生态联盟策划打造的,以“引流+导览+体验+购物+传播”的多元功能,动态展现文化味、时尚感、国际范的大上海都市生活,助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和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根据豫园股份对“东方生活美学”的核心定义,是一种追求具有文化底蕴和情绪价值的美的生活方式,是中国文化年轻化、时尚化、潮流化的表达和演绎。在此置顶战略的引领下,仅以公司旗下知名文化商业项目豫园商城为例,2024年上半年商圈共吸引客流1897万人次,同比增长22%,商圈销售额达成16.8亿元,同比增长31%。豫园商城内的老字号和知名餐饮品牌也整体表现不俗。例如南翔馒头店豫园店创新门店“南翔馒头殿”携手法国奢侈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推出定制版法国黑松露小笼包和BB定胜糕,引爆线上线下抢购热潮;百年国药老字号品牌童涵春堂与野兽派联名于推出“夏安”系列,将传统中草药的功效运用在香氛之中,该产品上市仅一月便突破400万元销售额。

《东方生活美学指南图》通过文化场景化、品牌国际化、数字赋能、IP输出四大路径,推动豫园从区域性商业地标向全球消费枢纽转型。其跨境消费拓展不仅体现为直接营收增长,更通过文化认同激发海外市场长期消费潜力,为“东方生活美学”的全球化布局奠定基础。

06娱

辰山音乐节通过“票根经济”激活消费链

让娱乐的“票根经济”激活消费链

案例:2025辰山音乐节通过“票根经济”激活消费链

5月10日至11日,2025第十三届辰山草地广播音乐节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精彩上演。这个在植物园中举办的露天古典音乐节延续了“音乐与自然共生”的品牌理念,今年邀请郎朗、指挥家亚当·费舍尔、余隆等音乐大师以及中德两支百年名团,为观众带来了两场高质量文化艺术享受。由郎朗领衔的第一天演出的5000张门票,在72小时内售罄,刷新了音乐节单场最快销售纪录。

音乐节举办期间,除了两场重磅音乐会,还有各种演出活动。同时,辰山植物园变身生活方式集合地,市集上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还有音乐家咖啡快闪店和热带花果馆拍照打卡点,全天游客络绎不绝。美食市集中,Tims天好咖啡和经典947联合打造的“音乐家咖啡快闪店”人头攒动,两款谐音梗新品咖啡“拿捏幸福的舒曼”和“心想事橙的贝多芬”,因为美好的祝福和寓意以及时尚的外观,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本次音乐节还首次推出了“票根经济”模式,联动全市82家餐饮、零售、酒店及文旅商户打造音乐节专属消费福利。除了商圈停车费减免、限定礼遇赠送、咖啡第二杯半价等多样玩法外,松江当地的特色文旅景点佘山国家森林公园、醉白池、方塔园、影视乐园等也都加入其中推出票价联动优惠。一张音乐节门票升级为“城市消费通行证”,实现“艺术+商业”的闭环体验。

音乐节前一天,还在南京东路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开设「经典947城市音乐会客厅」,通过郎朗公益大师课、实时转播与乐评解说等形式,将古典乐融入商业空间,触达未购票人群。  

趋势

围绕文旅“点”设计消费“链”,本质是以文化内核为锚点,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创新,将单一景点转化为全域消费网络。这种“点链共生”模式,既通过核心文旅IP吸引流量,又以数据驱动的精准运营(如用户画像分析、供应链优化)延长消费链条。

未来,文旅消费链的构建需进一步打破边界——既借力AI导览、AR互动等技术重构时空体验,更需以文化赋能为纽带,将在地产业、生态资源纳入协同网络,让每一次“打卡”都成为激活城市经济生态的起点。唯有如此,方能实现从“景点热”到“全域火”的质变,让文旅真正成为撬动消费升级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