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苏州河,看工业遗产的5种文旅再生(上)

黄金水道苏州河 | 图源:乐游上海

源起于太湖流域的苏州河(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不仅见证了这座东方大都市发展的漫长历程,还承载了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灿烂成果。这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将江南密织的水网串联起来,在没有集装箱运输的年代,以水路运输的便捷,成为中外工业品的进出口的重要运输途径。

1930年的苏州河鸟瞰 | 图源:黄埔网

自1843年上海开埠之后,外商和中国民族工商业都相中了苏州河沿岸的土地,陆续建立了很多工厂,创造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众多“第一”。然而,也正是因为工业密集沿河而建,给苏州河带来了严重的污染。1998年,上海市政府发布《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漫长的整治过程由此开启。经过20多年的治理,苏州河又焕发出了迷人的自然和人文魅力。

而在河流进行环境整治之前,从1992年起的十余年间,苏州河畔的传统工业经过收缩、相持、进攻三大战略,通过“关、停、并、转”等重大举措, 在经历了破产、转产和搬迁的时代阵痛,作出巨大牺牲之后,终于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全面大调整和企业人员的平稳大转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老厂房从工业用途清退了出来。

旧仓库衍庆里的焕新 | 图源: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

如今,苏州河畔原有的老企业,除造币厂、印钞厂、化工研究院等央企、国企依旧焕发着生机之外,其他的或是化身为创意产业园区,或是成为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和科普场馆,或是变身为河畔大型生态绿地,或是作为工业遗产的历史建筑被更新利用,得到了整体性的规划、保留和保护。

沿苏州河的工业遗产建筑 | 图源:朱怡晨

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博士后朱怡晨考察,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到中环约19.2km的河道两边,沿河道两个街区的范围内(基本上是步行可达河岸的尺度),至少有60多处工业遗产。每一处工业遗产,都可以挖掘出其身后的动人故事。

以下,我们沿着苏州河逆行而上,梳理出5个工业遗址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四行仓库(红色旅游目的地)、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生活美学体验空间)、M50创意园区、苏州河梦清园环保主题公园(环保主题生态公园和展示馆)、创享塔(都市青年共享商务社区),看看这些重新焕发生机的老工业遗址,导入了哪些新的文旅业态。

01 

四行仓库:红色旅游目的地

四行仓库鸟瞰 | 图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地址:静安区光复路21号

原址为:四行储蓄会仓库

保留建筑:1935年竣工的四行储蓄会仓库

改造后导入的业态:红色旅游目的地、纪念馆、办公、剧场、咖啡馆

改造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银行纷纷在摩登都市上海设点落户。1923年,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成立联合储蓄会,即四行储蓄会。随着放贷业务增加,抵押货物渐多,为了堆放货物,四行储蓄会在苏州河畔买地建仓,由此,“四行仓库”建立。

四行仓库早期历史照片 | 图源: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四行仓库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五层建筑,由东侧的大陆银行仓库和西侧的联合四行信托部仓库组成,两仓内部可通过交通廊互通,为当时苏州河北岸规模最大、结构坚固的仓储建筑。建筑由当时沪上著名建筑事务所通和洋行设计,采用当时先进的无梁楼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外立面没有过多装饰,仅通过匀称的比例和局部简化的Art Deco柱式点缀。于1935年竣工完成。 

四行仓库保卫战历史照片 | 图源: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双方共投入近百万军队,战况极其惨烈。为向国内外宣誓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10月26日深夜,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天四夜,其战斗事迹之英勇,爱国气节之豪壮,振奋国人,震惊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1990年代的四行仓库 | 图源:建筑学报

1980年代后,这里曾作为家具城、批发市场等商业中心。1995年8月13日,光复路1号底层建立了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馆。2014年,上海市政府对四行仓库进行整体保护修缮,其中4000多平方米空间改建“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2015年8月13日,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作为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落成开馆。

改造后

四行仓库 | 图源: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2014年,四行仓库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复原工作也开始进行。四行仓库新的功能是将中庭之西的1-3层改为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其余部分1层做停车、后勤等多功能使用,2层以上办公,6层为会议区和可上人观景平台。

累累弹孔诉说着当年的抗战历史 | 图源:上海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

根据规划,四行仓库将按照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其作为当年四大银行金融仓库的原有风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修复完成的西墙,共保留呈现了1937年四行保卫战中日军炮击形成的8个主要的炮弹孔和430余个枪眼弹点。设计人员通过查找老照片和工部局历史档案定位炮弹洞口位置,逐层剥除墙体之外的粉刷层,通过6种方式修复弹孔。使其凝固为1937年战后的历史形象。

纪念馆内部 | 图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围绕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晋元纪念广场、四行仓库纪念墙、纪念雕塑四个部分开展。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位于四行仓库西侧一至三层,总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纪念馆以“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基本陈列,内容分为“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加上序厅、尾厅共六个部分。

“特别红剧场”中的沉浸式戏剧 | 图源:澎湃新闻

除了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还引入了其他业态。在办公之外,还有其他文旅场景。

2021年,一台为四行仓库度身打造的80分钟的沉浸式戏剧《秘密》在四行仓库的“特别红剧场”里开启了每日驻演。在这个剧场空间里,观众既可以跟随演员的脚步,近距离了解故事的发展,也可以自己漫步在这个逼真的空间,感受特殊的氛围。

会随温度出现纪念墙面的咖啡杯套 | 图源:乐游上海

纪念馆大门右侧的“人民咖啡馆”不仅是一家咖啡馆,而且还是一个能为外卖员清洁工等免费提供休憩、饮水、救助等服务的爱心小站。“人民”二字和参观完四行仓库后所激起的爱国热情正好匹配。咖啡杯套的设计也进行了巧思,一经遇热,杯套的图案就会慢慢显现出四行仓库满目疮痍的墙面,等到冷却后,又会恢复鲜红的原状。

02 

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生活美学体验空间

1908粮仓鸟瞰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地址:南苏州路1247号

原址为: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杜月笙私家粮仓

保留建筑:始建于1908年的粮仓

改造后导入的业态:艺术+时尚+休闲+健身,生活美学体验空间

改造前

1908粮仓,始建于1908年,原为“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后为民国大亨杜月笙的私家仓库,在苏州河畔历经百余年而屹立。 

改造前的老粮仓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中国通商银行由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于1897年创办,他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也是上海最早开设的华资银行。1935年开始,杜月笙担任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幢建于1908年的仓库,后来被杜月笙用作自己的私家粮仓。

改造前的老粮仓室内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建筑为砖木式结构,墙面采用清水红砖墙,屋顶为歇山形式。

改造后

化身为生活美学体验空间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2017年5月,修整后的粮仓成为了“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完美变身成网红打卡地。这番修缮尽可能地保留了仓库古旧的历史原貌,但重新定义了社会功能,从而成为一个时尚的生活美学体验空间。

修旧如旧的设计改造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在接手了杜月笙私人粮仓的改造设计后,设计师汪昶行试图还原其历史原貌,但发现这栋建筑所在区域的照片与文字史料都是缺失的。为了尽可能地重现建筑原貌,汪昶行和团队沿着苏州河岸来回地走,寻找和这个建筑同时期建造的房子长什么样,然后再进行推演,还采访了曾在那一带长大的居民,用他们的回忆来丰富建筑的细节。

内部保留了大量历史印记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设计团队以“珍藏历史、保护仓库”的审慎原则,通过“修旧如旧”的保护性修缮和功能更新。如今仓库的外立面是红砖清水墙,同时青砖嵌饰。仓库窗与门则大量采用木纹形式,并配以精美的细部设计。歇山式屋顶下,仓库内的木质地板和立柱裸露出内里粗糙斑驳的木纹。在改造后的艺术空间里,依旧保存了原有的工业痕迹。修旧如旧的内部空间,更多的可塑性。地板和立柱裸露着粗糙的木纹,墙面上陈年的白灰遮不住砖缝的裂痕,显得既古朴又前卫。 

多元的艺术空间体验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改造后的1908粮仓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分为三层,目前业态分别为:一层为互动休闲空间,包括文艺酒吧、体验书店等;二层为文化艺术空间,引入各种艺术展览、培训活动等;三层为时尚演出空间,提供话剧演出、影视拍摄等场所。 

富有特色的餐饮店 | 图源:八号桥艺术空间

粮仓的一楼,还引进了“啤酒阿姨”。这里是拥有全上海进口啤酒最多的店,一进门就能看见整墙的啤酒,从10元到上万元应有尽有,进店仿佛在逛啤酒博物馆。

(未完待续)

Table of Contents

On Ke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