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元旅”,有哪些技术赛道和场景?

7月8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将坚持虚实结合、以虚强实价值导向,发挥上海在5G、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在线新经济等方面优势,推动元宇宙更好赋能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转型。

​7月19日,参与“2022上海民生访谈”的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表示,上海文旅人正积极抢抓和布局元宇宙新赛道,联合相关企业、平台和研究机构,深化元宇宙在文旅产业层、应用层的系统研究,加快编制上海市培育文旅元宇宙新赛道的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构建一批文旅元宇宙的“上海场景”制订若干文旅元宇宙的“上海标准”,激发文旅新活力,提升文旅新体验。

​在《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里,落地场景中针对文旅行业,提出发展虚实交互新文旅开发元旅上海新模式,运用数字人讲解增强现实导览等技术,围绕历史文化风貌区、博物馆、艺术馆、游乐园等地标性建筑和景点,拓展全景旅游等新模式促进虚拟演艺赛事发展,引导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与赛事、演唱会、音乐会等结合,打造沉浸式“云现场”,升级传统演艺赛事体验。虚实交互,是“元旅”体验的核心,也是文旅行业有别于纯赛博空间的“元宇宙”之处。在应用场景上,“元旅”都有哪些方面呢?小编就“元旅”所提到的不同技术找了一些相关案例。

 

01

数字人

Digital Human


目前关于“数字人”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总体来讲,是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由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从大类上来讲,数字人包括虚拟人和虚拟数字人,即,可以是虚拟人类影像,也可以是以某个真人为蓝本的数字孪生人。


伴随着CG技术、动作捕捉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等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技术在不断进化。在演艺领域,初音未来(2007年)、洛天依(2012年)为代表的虚拟歌姬(VSinger)已相当成熟。迈克尔·杰克逊、邓丽君等已故歌手高度还原型的数字人演唱会也非常吸睛。

全息影像洛天依和许嵩真人对唱 | 图源:二次元能量

对于数字人的所有方来说,用虚拟人设的数字人作为品牌代言人避免了使用真人明星出现丑闻导致人设崩塌的风险,并且,数字人可以7X24小时工作。在飞猪旅行看来,未来在目的地的日常直播、虚拟节日、景点活动等方面,都可以通过虚拟代言人更好地与年轻消费者沟通,比如说日常直播间的虚拟人连麦,虚拟人的同框活动等。

飞猪平台打造的“目的地虚拟代言人” | 来源:飞猪

​在旅游行业中,数字人应用的场景主要包括数字人讲解、导览、客服等。由于对数字人的需求主要是工具型的,因此并不需要在IP打造上像演艺型数字人那样进行大投入,对拟人化的还原度要求也没有那么高。数字人应用的场景和旅行的结合包括但不限于在AR导航中充当导游形象、进入直播间做虚拟主播,为景区充当形象代言人等。

比如,亮风台为西柏坡打造的AR导览系统里,用到了解放军形象的数字人作为讲解员和导游,这也很符合目的地的特色。
 

02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是将虚拟信息叠加在实时的现实环境中的一种技术,可以增强现实世界的感官体验并重塑用户的交互体验。与VR需要专有显示设备不同,AR除了可以用头显式设备,还可以通过手机、Pad等实现体验。


对于景区、博物馆等文旅场所,AR技术不仅可用于导航,实现直观的地图与真实世界的3D映射关系的导航效果,还能为景点或展品提供更多的数字化背景信息,如3D虚拟展品、历史场景复原、建筑可阅读、互动游戏、AR寻宝等虚实融合的全新交互体验,让游客现场参观的体验更加生动有趣。
 

日本东京阳光水族馆小企鹅AR导航APP | 图源:数英

​早在2013年,日本东京阳光水族馆推出了一款由本馆企鹅带路的APP,解决了水族馆由于地理位置离地铁较远,街边指示牌被众多广告牌干扰,导致游客经常迷路的问题。App发布后的一个月,呆萌小企鹅为水族馆带来了152%的游客增长。对用户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也同时加深了对水族馆的印象,提升了品牌好感度。

《伦勃朗的私人生活》档案展用AR技术补充画作信息 | 图源:synergique.nl

​AR还可以帮助博物馆为展品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与观众间的互动。比如2019年,阿姆斯特丹市档案馆的《伦勃朗的私人生活》展览,碰到了现代人看不懂的古荷兰语档案,以及没有画作实物在现场展览的问题,于是策展人借助Pad和AR技术,为展览提供了可以互动的补充信息,让观众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展览内容。2020年,由商汤科技联合湖北省博物馆、苏州云观博合作打造的AI+AR博物馆项目“曾侯乙编钟”,能够让观众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只需摄像头对着编钟实物或图片,就能以手代槌敲响AR技术生成的虚拟曾侯乙编钟,亲身体验一把演奏古乐,感受国宝魅力。

佩戴AR眼镜观看特定琥珀展品和相应视频 | 图源:文汇报

​2022年初,上海自然博物馆推出的“自然瑰宝-全球琥珀珍品”展览配套了增强现实(AR)智能导览眼镜,戴上眼镜观察选定的12件代表性藏品,琥珀里的明星动物就会自动“活化”起来,地球环境变迁的场景纷纷袭来,让观众能够看到琥珀形成的背景。2021年底,迪士尼提交了一个新的专利——”虚拟世界模拟器 “,其专利描述为一个硬件处理器、一个 “追踪系统”和一个可通信的 “投影设备”的组合。该技术将通过SLAM 技术(即同时定位和映射),追踪正在使用手机的游客,生成个性化3D效果,并投影到附近的物理空间、墙面或园内物品上。
 

03

全息投影

Holographic Projection


科学意义上的“全息投影”指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可以看作是一种三维光场显示技术。但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全息投影”往往是借助全息膜,或借助烟雾、水雾、纱幕等介质,利用激光投影实现3D效果的一种类全息投影。迈克尔杰克逊全息演唱会揭秘 | 视频来源:MJJCN.com/ 今日美国在博物馆、演唱会、舞台上看到的“全息”技术大多是边缘消隐技术,即将画面投射到全息膜上或者反射到全息膜上,再利用暗场来隐藏起全息膜,从而形成图像悬浮在空中的效果。

超大尺度的水幕投影 | 图源:laservision

​在旅游景区大型水面上看到的“全息投影”,往往是通过水幕或雾幕立体成像系统制作的。电影、数字视频投影、激光图形和大幅面幻灯片投影在水幕或雾幕上,可以产生巨大且看似全息的图像。其形成的空灵、虚幻、仙境般的立体视觉观感,非常适合大空间尺度上的艺术表现。

在夜游中表现精灵和梦幻效果的投影 | 图源:“哈利·波特:禁忌森林之旅”

​在夜游项目中,采用纱网或金属网等作为成像幕布的纱幕投影,可以产生类似于全息投影的效果。其优点在于高透光的同时能确保画面依然亮丽,色彩鲜艳饱和。观众可以通过纱幕看到背面的物体,还可以利用透光性二次成像,比传统投影幕布更具通透感,可使影像悬浮于空中。

3D投影在树上| 图源:laservision

​投影与定制动画结合,在不同载体上(建筑物、山体、溶洞、喷泉、植物等)呈现出裸眼3D视觉效果,还能通过软件控制实现交互,这种技术已在国内外夜游项目中有很多应用。
 

04

体感交互

Tangible Interaction


体感交互是一种直接利用躯体动作、声音、眼球转动等方式与周边的装置或环境进行互动的交互方式。作为一种交互方式,体感交互与全息投影、AR、互动装置等常常共同配合,为使用者带来更具参与感的体验。在展览和文旅行业,体感交互已经很常见。

​采用多种交互方式,荷兰艺术家Thijs Biersteker与Amp.Amsterdam的声音设计团队共同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迷雾互动装置Periscopista,作品寓意是“向人类本能的好奇心致敬”。现场观众的情绪影响到装置的表现力:参与者对着其中一个潜望镜的耳朵喊得越多,云雾中的迷幻动画就变得越明亮、越迷人。这个装置赢得了荷兰Down The Rabbit Hole音乐节首届大奖赛冠军。

MOMENT FACTORY设计的发光生物互动装置 | 图源:MANA

​由于体感交互能产生非常强烈的参与感与现场感,且交互的动作更为自然,所以设计公司在做这类的交互时,如果赋予其更具艺术和哲学意味的互动,则能大大增加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在teamlab创作的很多作品中,常常会强调这种由观众的互动而带来的独一无二、转瞬即逝的虚幻美景的概念。

天时形成的动态、光、声交互 | 图源:锋尚文化

​在上海中心大厦的126层,天时(Sky632)是首个以阻尼器为主角且系世界最高的沉浸式互动空间。阻尼器伴随着风的律动,拨动着围绕在身边的64根激光琴弦,与实时生成的自然影像、声音交织。在人与装置互动触发的情况下,乐句和音阶将随机重新排列。

上海天文馆“星际穿越”长廊 | 图源:飞来飞去

上海天文馆运用了多种体感交互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更加有趣的博物馆体验。如在“星际穿越”长廊,运用AR体感技术实现人体动态与星空投影互动;在“相对论引力区”,应用人体动作捕捉与投影线互动,呈现出广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引力场是时空的弯曲,游客经过时墙上和地上的光线会以人为中心开始扭曲,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时空弯曲。

上海天文馆的“相对论引力区” | 图源:腾讯新闻

在娱乐领域,动作捕捉技术和虚拟现实设备的结合带来了体验感的升级。如《星球大战:帝国的秘密》,是由Lucas电影公司旗下的ILMxLAB与The VOID二家联手打造的超现实虚拟实境沉浸体验。参与者穿戴包含体感反馈的全套VR装备后(头戴式显示器(HMD)、背板TM计算机和触觉背心),眼睛看到的是数字虚拟世界,但却是走在实际的物理空间里,且能通过全身动作捕捉和触觉背心,即时体验到中弹的感觉,让体验者沉浸在故事的参与中。
 


对于相应的技术,《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上海将重点发力全息显示、未来网络、VR/AR/MR终端、3D图像引擎等方面,提升产业供给力。加快发展虚拟现实终端,支持虚拟现实一体机、PC虚拟现实设备等技术升级,面向娱乐社交、沉浸影音、教育培训等领域培育差异化终端产品。迭代升级增强现实终端,推动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终端向低功耗、小体积、大视角、可变景深方向发展,加强从底层到应用全链条布局,培育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消费级产品及行业级解决方案着力突破全息显示及体感终端,支持浮空投影裸眼3D空间成像等全息显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体感设备向低成本、高性能演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文旅中应用虚拟和现实相交互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在“元旅”的旅程中,用“虚”讲好故事,让“实”更有吸引力,是“旅”的本质追求。而“讲故事”这个能力,则是技术背后的创意能力,也决定了投入之后的产出效益。

封面图:上海天文馆

参考资料
 

智东西:数字人深度报告:元宇宙下的爆火概念,技术和应用一文看懂

​深响:养一个“虚拟人”要花多少钱?它又能为你赚多少?

​知乎Snowman:AR落地博物馆背后的需求与思路

​《中国科学报》池涵 :真正的全息投影“在路上”

​数英:专访上海天文馆展示规划总设计师飞苹果:我希望每个展览,都能改变观众

END

Table of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