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百业 |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有哪些新潮玩法?

2025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活动期间,将推出文化和旅游惠民活动、入境旅游推介活动、宣传推广活动、文明旅游活动、优化消费环境活动。

今年文旅部给出的旅游场景中,除了以往的“食、住、行、游、购、娱”6大场景外,还增加了第7个场景“学”,和文旅消费周、非遗焕新购物月等活动一起,丰富了旅游消费的新场景。

那么,这7大旅游场景,有哪些新潮玩法?

01 食(味蕾游、美食市集、探寻食物原产地)

02 住(酒旅联动、酒店改造+康养、亲子度假+研学)

03 行(铁路银发游、自驾主题游、城市内河游)

04 游(体育旅游、携宠旅行、非遗旅游)

05 购(非遗伴手礼、AI文创、无人零售)

06 娱(VR大空间、音乐会、AI生成剧本游)

07 学(亲子研学、银发研学、入境游研学)


01食

味蕾游、美食市集、探寻食物原产地

“食”作为旅游要素之首,在新媒体平台上,“出片”的美食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力。

潮流案例

味蕾游:如佛山南海打造“粤食悦爱南海菜”品牌,整合全区特色美食(如吊丝丹笋、霸皇鸭),推出“百万食客封神”打卡活动,联动央视直播撒贝宁同款美食地图,全网曝光1.26亿次,吸引超8000万人次关注。并以“美食+文旅”为核心,打造“五菜联动汇南海”主题活动,结合采摘节、龙船饭等民俗体验,形成全季美食旅游线路。

美食市集:如贵州“村超”美食市集,将非遗美食与民俗表演结合,游客可边品尝酸汤鱼、牛瘪火锅,边观看侗族大歌演出,形成“美食+节庆”场景。云南昆明篆新·滇池菜市,新开业了“城市记忆博物馆”,以红砖墙、青瓦顶还原老昆明街景,引入“麒麟书局”(3000册菜场主题书籍)、菜街子邮局(定制明信片)、文创雪糕(米线造型)等业态,并设置“云南食材博物馆”,展示野生菌、火腿等标本,并联动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宣威火腿、鲜花饼。

探寻食物原产地:云南普洱通过“咖啡+生态+文化+科技”的立体化开发,将单一农产品转化为沉浸式旅游产品,形成“咖旅融合”的多元旅游模式。各个咖啡庄园也根据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出多元的咖旅产品。如大象咖啡精品庄园位于野生亚洲象栖息地六顺镇,游客可在空中观景台边品尝咖啡,边观赏野生象群觅食;小凹子咖啡庄园增设咖啡烘焙教室、研学中心,游客可参与从种植到烘焙的全流程体验,并观察萤火虫栖息地生态;北归咖啡庄园打造“全球风味”体验馆,提供云南及102个产区的咖啡品鉴,配套星空露营、咖啡手冲教学,推出“咖啡+摄影”主题游。

02住

酒旅联动、酒店改造+康养、亲子度假+研学

酒店不仅是晚上睡一觉的地方,也成为了旅行的一部分。 

潮流案例

酒旅联动:如松赞集团将藏地非遗、建筑、信仰转化为可体验的旅行产品,形成差异化壁垒,并不断打造新的旅游项目来吸引游客入住。近日在2025年北京威士忌节期间,松赞集团不仅推出了松赞首款限量版年份干白,以及旗下四大和葡萄酒相关的酒店,并联动藏地酒庄(扎西、四蠎等)同步参展,形成“高原酒旅生态圈”展示窗口,拉动了相关酒店的销售,将从单一住宿场景升级为“酒庄+旅行+文化体验”复合空间,实现“一杯酒撬动一次旅行”。 

酒店改造+康养:如锦江集团将存量酒店改造+在地资源激活,为酒店改造加入康养元素。旗下上海信澜天地晖廷云居与中信养老合作,打造“非医疗化康养社区”,配备太极广场、森林步道,引入日本介护机器人辅助日常服务,入住率长期保持85%;弥勒湖泉水乡荟语酒店依托温泉资源开发“矿物疗愈计划”,含温泉泥膜、红外热疗舱,配套中医体质辨识服务,2025年春节假期营收同比提升140%。

亲子休闲+研学:头部亲子酒店正从“设施提供者”进化为“成长陪伴者”,通过教育赋能+情感连接+科技隐形化,构建“玩中学、学中悟”的新型亲子关系。如黄山关麓帐篷客推出与复旦大学生态研究院合作开发的课程,如“竹林生态链追踪”(用显微镜观察竹荪生长)、“夜间红外相机安装”(记录野生动物活动),以及厨余垃圾转化为堆肥供养农场,孩子参与制作昆虫旅馆并挂牌署名等活动,使得2025年暑期研学营报名量同比增220%。


03行

铁路银发游、自驾主题游、城市内河游

酒店是旅游行业的核心载体,直接影响游客的住宿体验和目的地吸引力。  

潮流案例

铁路银发游:银发专列已形成“慢节奏+强服务+高社交”的独特模式,成为银发旅游中快速增长的品类。如新疆“京和号”丝路专列,行程中设置了“旅居式相亲会”“金婚纪念会”,促成老年游客情感联结;还有在地的喀什非遗工坊体验(桑皮纸制作、木雕技艺),和田夜市美食等活动; 列车上北京医护人员全程随行,配备便携式心电图仪、制氧机;2025年累计开行21趟,运送游客近万人次,拉动新疆旅游消费超2亿元。

自驾主题游:自驾游不再是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而是用线路串联起丰富的游玩体验。如贵州推出3天2晚的“酱香陈酿”的自驾游路线,将高山湖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岩洞、峡谷漂流和到茅台镇酒厂观光结合在一起。

城市内河游:城市内河观光游船现在有各种玩法。如上海久事苏州河游船旅游,推出了首艘餐饮船,提供恒温箱保存的热食套餐(如港式烧腊、本帮熏鱼),配备专业侍酒师,船舱顶棚可开启实现360°观景。每周六日还有下午茶航班,以及一些主题航班,如宠物友好航班、外滩美术馆联名航线、苏河生民乐音乐会航班等。


04游

体育旅游、携宠旅行、非遗旅游

打卡和特种兵式的旅游已经让位给深度和主题游。

潮流案例

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正从“观赛+观光”向“深度体验+情感联结”转型。骑行、路亚钓鱼、滑雪等体育旅游项目正在开拓更多细分市场。如海南亚龙湾正在探索海钓与路亚的创新结合,蜈支洲岛开发深海路亚(钓获石斑鱼、苏眉),大东海主打淡水路亚(罗非鱼),形成“一海一湖”特色;同时,提供“钓具租赁+渔获加工”套餐,游客可体验从作钓到烹饪的全流程,还推出“荧光夜钓”项目,使用发光拟饵吸引夜行鱼类,配套沙滩烧烤。

携宠旅行:随着高铁和航空公司开通“宠物托运”等宠物友好政策,“携宠旅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25年五一假期,全国宠物友好酒店订单量同比增30%。酒店也推出了相关的宠物服务,如杭州西溪湿地“萌宠度假村”,设宠物泳池、嗅闻步道,配备专属管家,还含宠物SPA服务。

非遗旅游:非遗旅游正从“静态展示”转向“活态共创”,游客的参与是非遗传承的一部分。科技也在赋能非遗旅游,如徽派古建中运用AR技术复原“百鱼绕村”场景,游客可手持智能鱼灯参与光影互动,夜游门票收入同比提升120%。非遗活化如国家级非遗“蟳埔女习俗”变身时尚元素,游客可体验簪花造型、渔女服饰旅拍,带动全村年增收5亿元,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超30亿次。


05购

非遗伴手礼、AI文创、无人零售

旅游购物是产生二次消费的重要手段,也是品牌通过旅游人流量打造知名度的重要渠道。 

潮流案例

非遗伴手礼:非遗伴手礼正从“文化符号”转向“情感载体”,未来将更强调科技赋能文化表达(如AR叙事)、可持续消费理念(环保材质)及社群化运营(UGC内容共创),成为文旅消费升级的核心引擎。如河北蔚县的“新国玩”系列伴手礼产品,将非遗皮影戏做成玩具礼盒,礼盒内置幕布与角色零件,手机灯光投射即可演绎《西游记》片段,包装采用木刻版画工艺,单盒售价198元。产品带动6000余名乡村手艺人就业,每售出1件产品向合作村落捐赠5元用于技艺传承。   

AI文创:文创潮玩正从“流量入口”转向“文化体验核心”,随着AIGC工具的进展和普及,文创潮玩的设计正在降低门槛,中小景区可快速生成定制化潮玩。如桂林象山景区咖啡机器人能通过AI大模型,将象鼻山、漓江竹筏等桂林山水的图案,精确地印在咖啡上,还可以将游客上传的个人照片变成古装或机械风的人物形象的咖啡拉花。

无人零售:无人零售货柜已经成为景区不可或缺的零售渠道。目前,无人零售已经从原有的售卖瓶装水、零食、潮玩等,发展到可以售卖现制咖啡、茶饮、冰淇淋、面条、小吃等丰富的选择,为景区在不易设店的线路上开辟新的零售渠道提供选择。


06娱

VR大空间、音乐会、AI生成剧本游

旅游相关的娱乐,正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出多种形式。  

潮流案例

VR大空间:旅游景区引入VR大空间项目正成为一种时尚 如上海博物馆配合埃及大展引入《消失的法老》、洛阳景区引入《风起洛阳》、西安兵马俑景区引入《兵马俑奇妙夜》,北京的《看我天地中轴》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体验。

音乐会:2025年“五一”期间,全国大型演出带动文旅消费超20亿元,演唱会推动了“流量-留量-增量”转化。除了请流量明星,打造本土音乐会也是一种方式。如贵州乡村春晚正从“节日活动”向“常态化文化品牌”升级,通过数字化传播(如直播)、IP化运营(如“千年古树”主题),进一步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AI生成剧本游:AI正推动剧本游从“静态脚本”转向“动态生态”。如洛阳龙门古街《古街探秘》,AI基于龙门石窟历史生成唐代咸亨三年背景剧本,游客通过AR眼镜触发卢舍那大佛开凿秘闻,解谜线索藏于真实碑刻拓片中。

 07学

亲子研学、银发研学、入境游研学

今年新增的“学”这个旅游要素,将研学旅游推到了一个新高度。研学不仅面对亲子市场,在银发客群和入境游客群中也在快速增长。

潮流案例

亲子研学:2025年亲子研学市场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科技类、非遗类课程占比超40%。如南京博物院开发的“博物馆里的萌兽”系列全年开课的课程,将青铜器纹饰转化为卡通故事,如“镇墓兽的守护使命”情景剧,用黏土复刻错金银云纹铜尊,配套AR卡片讲解铸造工艺,通过建筑模型解析古代榫卯结构,结合数学对称原理,课程复购率达到65%。  

银发研学:去老年大学上课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银发一族的研学需求,“爱好+社交+旅游”结合的银发研学正在快速增长。如北京老干部大学“颐和寻芳”园林美学研学项目,专家团队从园林布局、植物养护、摄影艺术三维度授课,学员需完成《颐和园二十四景》摄影集创作,优秀作品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并用于城市文化宣传片拍摄。学员满意度达98%。后续还将推出“中轴线申遗”系列研学,联动钟鼓楼、景山等点位。  

入境游研学:随着免签政策的扩大,入境游增长迅速。除了去景点打卡,在行程中加入研学的内容也受到老外们的欢迎比如在上海周边游的行程中加入江南水乡非遗技艺手作研学,中国美食制作研学,针对华裔青少年的文化寻根研学等等。

趋势

锦绣山河,美好旅程!发掘中国本土文化、自然风貌、科技进步等多个维度的美好,将其融入到行程当中,丰富旅行的感受,正在成为国内游向深度游和定制游转变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