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总是和“洋气”、“海派”这些词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开埠之前,上海是地地道道的江南文化。在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共同浸润下,上海这些具有海派国风的文旅场景,在仿古和现代之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以下,我们按照建成的时间脉络,来看看上海的海派国风都呈现了哪些特点。
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位于上海八仙桥地区,兼有办会、公共活动以及旅馆等多种使用功能,由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等设计。这是中国建筑师自己设计的带有鲜明民族形式的大型公共建筑,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有一定的影响。
1950年代大楼一度改名为“淮海饭店”。1984年整幢大楼租给锦江集团青年会宾馆使用。2010年再次修缮装修完成后,现名锦江都城经典上海青年会酒店。
由董大酉设计的被纳入“大上海计划”计划中的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体育场是中国古典复兴式的建筑风格,采用了琉璃瓦歇山式屋顶 、地面红缸砖、屋顶彩绘等中国传统建筑和装饰手法,甚至被称为“小故宫”。但建筑同时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并使用了现代建筑结构和材料。
现在这几栋建筑分别是杨浦区图书馆、长海医院影像楼、江湾体育场。
由冯纪忠先生设计的松江方塔园何陋轩茶室是改革开放后海派设计的一个开创性作品。建筑融上海市郊四落厍民居意象与巴洛克风格为一体,竹构草顶、弧墙方砖,将中国传统民居元素与西方建筑风格中常见的几何形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具有现代感。
由邢同和设计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建筑,其造型灵感来源于中国的传统器物——青铜鼎,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展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
88 层的金茂大厦高 420 米,是 美国SOM设计事务所在中国设计的首个超高层项目,也上海浦东的首座超高层建筑,建成时曾是中国最高建筑。大厦外形的构思灵感源于中国密檐古塔,缩进式结构创造出一种节奏感,已经成为中国摩天大楼设计的典范。设计既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优雅,又具备现代建筑的创新。
金茂大厦53-87层为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88层为观光厅。
中华艺术宫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国家馆,由何镜堂设计。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冠”造型,是榫卯结构的现代完美运用。
现在为中华艺术宫,即上海美术馆。
由CCDI悉地国际设计的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文化展示馆,以 “上海之根,海派之源” 为主题,将上海的历史文化与建筑设计相结合。外部形象为三组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坡大屋顶。两坡顶和圆顶建筑形式灵感来源于新石器时代先民的房子,立面细节又融入中国唐宋之后形成的传统古建筑的特征。
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展览馆项目位于广富林遗址公园核心区内。遗址文化展示馆用地西面为广富林遗址保护区,东面为人工景观湖,北侧为度假酒店,南侧为低层水乡商街。
坐落于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内的这座朵云书院,古韵犹存,以朴素自然的氛围营造出一股文人雅韵,古色古香的建筑与广富林文化的历史特征相辅相承。朵云书院所在的这栋徽派古建筑据考古发现是明代高房,系整体搬迁而来,又在原有残缺的建筑碎片基础上复建了一栋院子。
设计师顾忆在改造中,将各种现代化的设计隐藏在古建筑外表之下,不留痕迹。院内有两个天井,分别是以松石为题的旱井——“松石境”,以及以水中云为题的水井——“水云乡”。
上海养云安缦酒店于 2018 年开幕,但酒店的落成实际缘于2002年江西抚州因修建水坝,将一万多株当地树木随50栋明清古宅运到了上海的郊外保护和养育了16年才开出这家酒店。50座承载岁月沉寂与沧桑的明清古宅由经验老道匠人进行拆分、编号,石材、石雕也一一拆卸,运抵上海后被重组为26座古宅。
安缦御用设计师Kerry Hill将“养蓄云气”美学用在整个酒店之中,让中国古代美学和现代完美呈现出一副画卷。融合传统与现代,秉承安缦品牌极简、清隽、轻盈的风格,让当代舒适与拥有 400 年历史的明清建筑风格完美融合。
2018年,陶家宅作为一尺花园的第一家民宿开始对外营业;当时入住的客人提出想要在早餐的时候喝上一杯咖啡,于是,民宿便迎来了第一台半自动咖啡机,没想到,后续到店用餐的客人竟远超出住宿的客人,民宿客房也相继陆续改为了咖啡、西式简餐的用餐空间。
如今,一尺花园集咖啡、美食、鲜啤、文创等为一体,融合了跨餐饮、跨文旅,成了乡村振兴、古宅新生、城市更新、文化复兴的典型代表。在全国目前开有52家店,大多是将旧建筑改造而成的。
中建八局青浦章堰村的改造,让这座北宋文人流连的古村其更新示范了另一种‘联系’的可能——‘生长’,这种既自然又浪漫的创造,终于将上海‘追问去处’与‘追溯来路’联系了起来,也终于将空间置于了时间之中,从而让乡愁和新生得以彼此攀援。
设计师琚宾在设计章堰村文化馆时,以 “生存、生长、新生” 为设计理念,不是推倒重建或修旧如旧,而是遵循历史发展脉络,将当下的发展观念和功能需求置入其中,重新梳理和组织布局、功能业态、新老关系等。使新建筑与老建筑相互依存、巧妙融合,既有历史感又具现代感。
上海博物馆东馆设计理念来自于 “window”,即 “上海之窗口” 的概念。建筑立面蜿蜒起伏、如白色波浪随风翻腾,象征着 “海陆交汇”,既暗合上海这座城市 “通江达海” 的特殊性,也象征着上海 “海纳百川”“勇立潮头” 的精气神。
设计师李立对这一空间有着深刻的思考,他将“多宝盒”理念融入其中,旨在通过艺术和空间的结合为游客提供放松与享受的双重体验。
目前在展的“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由艺术家蔡国强团队开发的 AI 模型 cAI™担任展览场景与视觉总监。设计灵感来自江南园林独特的形式与意境,构造了一个如画中画、景中景、一步一景的空间布局,融合了 AI 生成的倪瓒山水风格图像与中国庭院手稿,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呼应了卡地亚在珠宝设计中对自然宝石和工匠制作的创新精神与魔法魅力,同时通过新科技 AI 传递出一种当代感、浪漫与自由的风貌。
海派国风,不拘泥于中国传统或西方的单一风格,而是对各种风格进行筛选、提炼和再创造。始终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接纳和吸收新的设计理念、技术和材料,不断尝试新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突破传统设计的束缚,融入现代科技、新媒体艺术,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设计作品。
海派国风文旅场所其蕴含的中华气韵与国际化气质,在上海这座国际国内旅游双循环节点城市,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3月30日-4月2日,上海世博展览馆,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馆将呈现多元旅游场景,以及海派国风市集,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设计思路和多元化的合作。
大城,大势,大未来!相约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共创旅游产业新场景、大未来!
明年开春,3月30日-4月3日,
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又将如期而至。
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要素,
汇集细分领域领先展商,
打造“投资-建设-招商-运营”全链条服务,
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将成为旅游全产业链条投资
与商贸交流的极佳平台,
助力国内外旅游目的地提质升级!
展位火热预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