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上海博物馆东馆,看“博物馆+旅游”

暑假档期,上海现象级的旅游热点莫过于上海博物馆了,不管是位于人民广场的重磅特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还是6月底重新开放的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都吸引了很多游客专程来沪打卡。作为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7大标杆性活动之一,“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不仅带动了相关的文创销售,还带动了人民广场周边的酒店预订。

数据显示,博物馆旅游市场近年来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和年客流量逐年攀升。2023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展览4万个以上,吸引观众12.9亿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2024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个新开的大型博物馆会有什么样的新理念?带着这样的好奇,小旅走访了上海博物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博东馆)。

上博东馆开幕特展“星耀中国”人头攒动 | 图源:小旅自摄

作为一个新开的“现象级”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馆自2024年2月2日首次揭幕后,就成为了上海一个新的热门“打卡点”。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闭馆施工、布展后,6月26日,重新向公众开放上博东馆,新增10个展厅及互动体验空间,目前开放面积已达整体展陈空间的80%左右,日接待限额提升至两万人次,为上海的都市旅游增添了新的文化明珠。

上海博物馆东馆外立面 | 图源:上海博物馆

根据上海博物馆实施的“大博物馆计划”,将构建“3+X”新发展格局,形成人民广场馆、东馆、北馆“三足鼎立”的新形态。上博东馆以“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主要定位。构建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辅以体现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特色的专题陈列,并推出全新的互动体验空间,举办丰富多彩的特别展览,突出“观众友好型”“数字智慧型”等亮点,精心打造具有世界美誉度的城市文化地标和人民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

除了丰富的展品之外,还有什么是让上博东馆成为一个旅游热门打卡地的原因呢?以下,我们从建筑设计、展览体系、观众友好等各个角度,来探讨一下。

建筑设计 · 城市文化地标和会客厅

上海博物馆东馆初探

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上,上博东馆作为全球很少建成就有11.3万平米建筑面积的超大型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就将“窗口”作为最基本的理念之一。

设计理念WINDOW

东馆的设计理念来自于WINDOW,即“上海之窗口”的概念:

W是wisdom,一个智慧博物馆;

I是interaction,一座互动的博物馆;

N是new,一座拓新的博物馆;

D是diversity,一座多样的博物馆;

O是open,一座开放的博物馆;

W是world,一座面向世界的文化地标。

整座新馆通过散落在各处的开口与周边相连接,成为展示中国文化沉淀的上海之窗。

——摘自对上海博物馆前馆长杨志刚的采访

位于花木板块的上博东馆  | 图源:小旅自摄

上海博物馆东馆东临上海科技馆、西临杨高南路、北临世纪大道,南面则毗邻商业地块,建筑师李立针对不同方向的场地特征,为博物馆的四个面设计了不同的公共空间和开放性,从而让博物馆尽可能地与环境达成呼应。同时,还将地下空间与地铁出口有机规划,让整个博物馆的地面层和地下层都和城市人群日常的出行和生活紧密衔接。

丰富的公共空间布局  | 图源:上海博物馆、小旅自摄

和大多数传统的封闭式博物馆不同,上博东馆在较大体量的建筑中设置了丰富的公共空间。通过影院、文创展示、学术报告厅、青少年体验馆等场所,李立希望博物馆能够更好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另一方面,这些公共空间将使博物馆成为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客厅,“人们哪怕不是来看文物,也愿意在上博东馆的空间里参加一些活动。”

文创购物空间 间 | 图源:小旅自摄

在观看展览之余,上博东馆预留的足够的文创购物空间。上博东馆文创旗舰空间是全国首个集文化展示、非遗传承、休闲消费、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大文创空间。该空间以中国古代美学与生活方式打造不同主题板块,将体验服务的精细化和人性化相结合,覆盖各个年龄层和消费群体,营造沉浸式文旅体验新场景。同时,文创休闲体验区包裹在主展区外面,在主展区闭馆后依然可以持续对外开放营业。人们无论是不是来博物馆观展,都可以像在客厅里一样,在这个公共空间中坐下来互动交流。

上博东馆的各种餐饮空间 | 图源:小旅自摄

作为一个“文化会客厅”,“吃”也是接待客人必须的元素。上博东馆还设置了多个简餐空间,并提供带有博物馆特色以及特展IP的餐品。

展览体系 · 世界看中国的文化窗口

上海博物馆东馆初探

根据上海博物馆发布的“大博物馆计划”(2022-2025年),上海博物馆东馆展陈以常设展为主,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史料翔实、叙事生动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以及海派与江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互动体验等四大系列。其中,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海内外唯一的常设通史陈列。

各馆展陈 | 图源:上海博物馆

6月份新开放的展厅,包括4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常设展厅——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两个专题展厅——考古馆“考古上海”展、陶瓷专题馆“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展。加上此前已开放的青铜馆和雕塑馆,上海博物馆8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中的6部已经揭开面纱。

青铜馆 | 图源:上海博物馆

上博东馆的展览陈列思路常设通史陈列来策展。比如青铜馆,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反映了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体系最完备的中国青铜器通史陈列。

在青铜器制作技术版块,还增加了多种技术手段内容,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向观众直观阐释更多相关知识点。

各馆展陈 | 图源:上海博物馆

观众友好 · 互动空间和智慧展陈

上海博物馆东馆初探

除了展览空间外,上博东馆还设置了互动体验空间,如古代文明探索宫、数字馆、文物修复体验馆等,给游客带来不同的对文物的体验。

古代文明探索宫 | 图源:上海博物馆、小旅自摄

古代文明探索宫以探索式、沉浸式和互动式体验为特色,是专门为青少年打造的职业体验和探索空间。青少年观众们可以扮演小小考古学家”“小小修复师”“小小研究员”“小小策展人”“小小创意家”或是“小小讲解员”的角色,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了解博物馆相关工作,涵养精神家园。

 数字馆“山水江南”数字展 | 图源:小旅自摄

数字馆是上海博物馆东馆全新打造的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此次推出的“山水江南”数字展是中国古代艺术臻品系列数字展的首展,运用多媒体和互动技术,将古代画作与山水人物结合,向观众展现了从五代到清朝江南山水画的风格特征。

在文物修复馆可以看到修复师现场工作 | 图源:小旅自摄

文物修复体验馆通过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和主题陈列两种形式,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在该体验馆中,观众除了能隔空看到文物修复师、非遗传承人在现场修复工作的过程,还能在体验馆中了解文物修复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游客可以亲手触摸清代瓷器 | 图源:小旅自摄

在专题展馆的展陈方面,上博东馆也有很多观众友好的设计。比如在与观众互动方面,在青铜馆中,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等方式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的制作技术;在瓷器馆,还有一件专门可以给观众用手摸的清代瓷器。

同时,为了让观众拍照的效果更好,展柜采用了低反射玻璃,使得观众在拍摄展品时不会受到反光的干扰,提升了参观体验 。

AR和智能导览系统 | 图源:小旅自摄

在对文物的介绍上,通过详细的单元说明和器类说明,以及中英双语的文字介绍,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学术信息和教育内容外。东馆还提供了多种导览方式,包括智能语音导览、AR眼镜智能导览、智慧导览等,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期待,等到上博东馆完全开放后,还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资料:

[1] 上海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2022—2025年). 上海博物馆. 

[2] 上博东馆将于6月26日震撼重启. 上海博物馆. 

[3] 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将于3月16日起对外试开放. 上海博物馆. 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article/id/I00004638

[4] 钱雪儿. 主设计师谈上海博物馆东馆:外观安静内部丰富的城市客厅. 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36945

[5] 陈若茜 陆林汉. 七十年看上博④|杨志刚:东馆雏形初具,一座馆与一座城. 澎湃新闻.

博物馆+旅游 · 迭代破圈大传播

上海博物馆东馆初探

在上海博物馆的“大博物馆计划”中,促进“旅游+”和“博物馆+”跨界融合,促进迭代破圈大传播也是重要的一环。

除了展览和文创之外,上博东馆“城市文化会客厅”的定位,也在探索博物馆旅游的其他可能性。当旅游要素融入到博物馆中,吃、游、购、娱方面的建设也将和博物馆的地域属性和文化属性结合起来,呈现出不同的精彩。

2025年,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馆,也将把文博/非遗/文创/IP授权,作为招展的一个重点。希望通过各类要素的碰撞,激发出“博物馆+旅游”的更多可能性。

希望在博物馆IP授权、博物馆文创设计制造销售、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博物馆数字化展览设施设备、博物馆数字化导览和服务机器人应用、博物馆创新餐饮等方面的相关企业,能在2025年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馆上,与博物馆交流探讨更多新的合作。

希望“博物馆+旅游”,在2025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主题馆上,能碰撞出更多产业链合作的火花!

Table of Contents